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养殖模式创新发展,稻虾种养向不挖沟或少挖沟模式转变,餐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工业、流通业、“小龙虾+”文旅产业等快速发展,全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小龙虾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一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
一 产业规模 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虽然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恢复性增长。据测算,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为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统计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并高于2019年水平(2019年总产值为4110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业产值823.44亿元,同比增长10.03%;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368.51亿元,同比下降23.24%;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3030亿元,同比增长36.49%。一二三产产值之比约为2∶1∶7(见图1)。 图1 2021年小龙虾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占比 二 养殖生产 (一)面积和产量 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和10.0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图2、3)。小龙虾养殖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27%,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前5位分别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见图4)。 图3 2016—2021年小龙虾养殖产量(单位:万吨) 图4 2021年按品种分淡水养殖产量及占比 (二)养殖方式 小龙虾养殖主要包括稻虾种养、池塘养殖(包括精养、蟹池混养)、藕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以稻虾种养为主。其中,稻虾种养又以环沟模式为主,但近年来不挖沟、少挖沟模式逐渐兴起,成为各地新发展稻虾种养的重要模式。 2021年,稻虾种养面积2100万亩,小龙虾产量220万吨,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99%、6.68%,占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80.77%、83.54%;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主要模式,稻虾种养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及水产品产量的52.95%和61.85%。 稻虾种养仍保持较快发展,但随着基数的增大,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趋于稳定,稻虾种养增速有所放缓(见图5)。 图5 2017—2021年稻虾种养面积(单位:万亩) 池塘养殖(包括精养、虾蟹混养)、藕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的小龙虾养殖面积500万亩,产量43.36万吨,其中又以池塘养殖为主。 (三)区域分布 2021年我国有小龙虾养殖产量报告的省份23个。其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养殖产量241.11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91.55%;第6到10位依次为四川、山东、河南、浙江、重庆,养殖产量20.36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7.73%(见表1)。 表1 2021年各省(区、市)小龙虾养殖产量(单位:吨) 按县域排名,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超2万吨的县(市、区)34个,其中:湖北省12个、安徽省9个、湖南省5个、江西省5个、江苏省3个(见表2)。34个县(市、区)小龙虾总产量161.35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61.27%。 表2 2021年小龙虾产量超2万吨的县(市、区)
三 小龙虾加工 (一)加工企业 国联水产供图 (二)加工产品 国联水产 供图 四 市场流通、消费和贸易 (一)价格走势 2021年,小龙虾价格企稳回升,不同规格小龙虾价格均有所上涨,但市场分化明显,大规格小龙虾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小规格小龙虾量大价低,反映了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的迫切市场需求。以湖北省为例(见图6),小龙虾上市高峰期,4钱以下规格小龙虾价格约6—10元/公斤,4—6钱规格小龙虾价格约20元/公斤,6—9钱规格小龙虾价格约35—40元/公斤,9钱以上规格小龙虾价格高于70元/公斤。 图6 2021年湖北省小龙虾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盒马鲜生) 小龙虾价格周期性特征明显(见图7),全年走势仍然呈U型,1—3月和10—12月小龙虾传统生产淡季价格较高,5—6月小龙虾集中上市期价格较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价格处于最低点。 图7 2019—2021年小龙虾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平台) (二)市场流通 小龙虾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交易市场建设和布局逐渐完善,电商平台快速介入和发展,物流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小龙虾养殖大省均建立了集交易、流通、集散、仓储功能于一体的小龙虾综合交易市场,重点县(市、区)纷纷建设小龙虾批发市场,在乡镇设立分拣中心或收购点,经纪人向农户、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收购小龙虾,经批发市场分级包装后发往外省,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湖北省现有小龙虾交易市场300多个,其中大型交易市场7个、小龙虾产地集散点600多个、村镇集散点600多个;物流运输线路不断开拓,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消费市场的小龙虾流通体系,其中潜江市以垂直电商交易平台“虾谷360”和物流服务平台“虾谷快运”为核心,建设了覆盖周边、辐射全国的综合交易中心,入驻商户500多家,可配送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江苏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冷链物流服务机构建设,盱眙县与顺丰、泗洪县与京东分别签订小龙虾物流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盱眙县在建全球龙虾交易中心及冷链物流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小龙虾及其产品交易中心、冷库及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全程冷链配送体系。江西省各类物流运输组织达900多个,2021年新增120多个,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40多处,部分市场配有冷链物流设施,全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龙虾产品4.2万吨。河南省潢川县农都小龙虾产业园在本地和周边县区试点建设分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分支机构,在信阳市8县2区提供农达快运短驳车免费服务,20条专线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2021年鲜活小龙虾出货2.5万吨,累计交易额超6亿元。 (三)餐饮消费 近年来,小龙虾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带动了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小龙虾线下消费疲软,线上消费大幅增加。2021年,小龙虾线下消费基本恢复,线上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线下门店特色明显,包括小龙虾主题连锁餐厅、将小龙虾作为夏季主推菜品的饭店酒楼、以小龙虾为招牌菜品的平价餐馆和大排档等三类。一些地方通过建立小龙虾餐饮一条街、美食城,打造小龙虾美食文化地标,带动线下消费,促进餐饮企业抱团发展。2021年湖北省各类小龙虾餐饮实体店近2万家,产值达540亿元左右。江西省各类小龙虾餐饮实体店4600多家,2021年新增加600多家。线下消费庞大的市场催生了一批小龙虾知名餐饮品牌,主产区知名餐饮品牌有湖北省的虾皇、巴厘龙虾、靓靓蒸虾,湖南省的文和友、有间虾铺等;主要消费城市知名餐饮品牌有上海市的红盔甲、沪小胖,深圳市的松哥油焖大虾、堕落小龙虾,成都市的霸王虾,北京市的胡大饭馆等。 小龙虾线上渗透率逐年提高,外卖成为小龙虾餐饮消费重要渠道。据美团有关数据,2021年1—9月,小龙虾线上门店数量和外卖订单量均高于2020年同期(见图8、9)。小龙虾线上消费周期性与小龙虾生产一致,1—2月、9—12月为淡季,从3月开始,线上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5—6月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每年4—8月为小龙虾消费旺季。 图8 2020年1月—2021年9月小龙虾线上门店数(个) (数据来源:美团) 图9 2019年1月—2021年9月小龙虾外卖订单量(单) (数据来源:美团) 调味小龙虾产品类型的丰富、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以及物流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为小龙虾线上消费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江苏省盱眙县在上海等目标城市设立盱眙龙虾中央厨房,与美团外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建立30分钟配送圈,有力促进了小龙虾即时消费。 (四)进出口贸易 根据海关有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小龙虾国际贸易回暖,全年小龙虾出口量9863.46吨,同比增长27.42%,出口额11943.13万美元,同比增长57.93%;小龙虾进口量5435.28吨,同比增长44.48%,小龙虾进口额10641.46万美元,同比增长80.05%。 表3 2020—2021年小龙虾出口数据 五 品牌建设和节庆活动 (一)品牌建设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基于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品质管理,培育了一批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在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喜人局面。目前全国各地小龙虾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21个,其中17个为近5年获得。在品牌共建共享方面,各地通过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加大品牌营销推介,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提升。 2021年,盱眙龙虾先后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获得“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根据第三方评定,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1名。湖北省全力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品牌溢出效应,推动品牌全省共建共享,根据第三方评定,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达251.8亿元。江西省以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为引领,推进鄱阳湖品牌建设,新增鄱阳湖小龙虾品牌专卖店30多家,达210多家,通过鄱阳湖品牌销售的小龙虾3万多吨。 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各地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小龙虾品牌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涌现了一批全国或区域性企业自主品牌,如湖北省的“楚江红”“良仁”、湖南省的“渔家姑娘”、江苏省的“红胖胖”“今锦上”等。 (二)节庆活动 在小龙虾集中上市和销售旺季,各地通过举办各类小龙虾节、小龙虾开捕节、小龙虾美食节、虾王争霸赛、小龙虾产业博览会等节庆活动,以节造市,拉动消费,提升品牌形象。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各地举办较大规模以小龙虾主题节庆、会展等活动近30场次。其中,盱眙国际龙虾节已举办21届,湖北(潜江)龙虾节举办12届,合肥龙虾节举办20届,监利小龙虾节举办4届。一些节庆活动已成为当地城市的靓丽名片。新浪微博“潜江龙虾节”“盱眙龙虾节”等话题浏览次数超过5000万。 六 饲料和调味料生产 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上下游和周边产业。 养殖端,小龙虾饲料等投入品生产表现亮眼。据调查统计,2021年全国从事小龙虾饲料生产的企业约220家、产量150万吨、产值75亿元,生产和销售量较大的企业主要是国内大型龙头水产饲料企业,如海大集团、通威股份、粤海饲料等,反映了饲料行业对小龙虾产业的关注和重视。据测算,如小龙虾养殖全部采用饲料投喂方式,全国小龙虾饲料总需求量约250万吨。随着集约化种养模式发展,以及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观念的转变,饲料应用越来越普遍,饲料需求进一步释放,小龙虾饲料生产和销售量尚有较大空间。 消费端,小龙虾调味料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发展快速。小龙虾调味品生产企业分布广泛,在产销两地均有典型企业。主产区如江苏省的盱眙许记味食,湖北省的安琪酵母,消费地区如上海市的颐海(上海)食品,福建省的安记食品,重庆市的聚慧食品。 七 政策保障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指导意见、产业规划等各类政策文件,同时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了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政策扶持方向主要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并突出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集群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焦规模种养业,优化产业布局,汇集资源要素,推进集聚发展。2020年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2021年安徽江淮小龙虾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江苏省小龙虾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建设名单)。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江西省彭泽县、湖南省南县分别被评为小龙虾全产业链典型县、稻虾全产业链典型县。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小龙虾产业链纳入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强化科技支撑,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安徽省围绕江淮小龙虾产业集群,从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工升级、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综合施策,集群内小龙虾总产值达160多亿元,较建设前增加近50亿元。 科技支撑方面,以种业振兴行动为契机,各地聚焦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等瓶颈问题精准发力。江苏省将小龙虾育种纳入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范围,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安排3个项目、1300万元用于小龙虾良种选育。湖南省益阳市政府支持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团队与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湖南省优质水生生物繁育加工研究院,联合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与加工技术研究。针对小龙虾苗种主要依靠自繁的问题,各地积极布局,支持建设规模化小龙虾繁育基地、小龙虾良种场等。 2019—2021年,湖南省投资1000万元建设4个省级小龙虾规模化繁育基地,新增3家省级小龙虾良种场。江西省重点建设8家年繁育亿尾以上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2021年新增20余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龙虾繁育基地,全省已有220余处。此外,以稳粮和增效为导向,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稻虾种养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繁养分离、无沟坑等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2021年湖北省潜江市推广繁养分离模式5万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江西省推广无环沟模式35万亩,2021年新增20万亩。安徽省积极推广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种养模式,基本不开挖沟坑,综合效益显著。“稻虾+N”轮作/共作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如湖北省稻虾土憨巴、稻虾鳝模式,湖南省稻虾蟹、稻虾鱼模式,江苏省稻虾鳖、稻虾乌鳢模式等,均取得积极成效。池塘养殖方面,形成了池塘精养、蟹池套养、虾鳜轮养等多种模式,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传统小龙虾养殖主产区之外,一些地方将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点工作。广西区贵港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反季节小龙虾养殖,将稻虾种养列入市委市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并提出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发展的目标,计划发展50万亩稻虾种养。截至2021底,稻虾种养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建成稻虾田超过5万亩。 八 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种养模式亟待创新。尽管各地稻虾种养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但仍以繁养一体化的稻虾连作、稻虾共作+连作为主,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不高,近年来种养效益有所下降。繁养分离模式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平板式或无环沟模式经济效益不如环沟模式,制约了大面积推广普及。此外,出于稳粮保供需要,一些地区鼓励双季稻种植,对传统稻虾连作模式造成一定影响。稻虾种养必须及时创新、调整种养模式,以适应水稻生产需要。 二是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小龙虾苗种繁育以自繁为主,繁养分离、专池繁育、温室大棚繁育等方式占比较低。自繁自育、多代同田(塘)导致长期近亲繁殖及捕大留小负向选择,造成小龙虾规格小、生长速度慢、抗逆性下降等种质退化问题。小龙虾苗种繁育规模化、工厂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品质改良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对小龙虾养殖生产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良种选育形成有力支撑。 三是加工业问题突出。小龙虾加工主要使用中小规格小龙虾,与鲜活小龙虾消费市场对大规格小龙虾的偏好形成有益互补,但当前小龙虾加工业规模小,小龙虾加工比例低,难以支撑产业稳定发展。小龙虾加工工艺和装备亟待升级,自动化生产水平不高,去虾头、剥虾等操作需要大量人工,加之小龙虾出肉率低、副产物多以原料出售等特点,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此外,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如一些企业生产的冰冻小龙虾含冰量达到50%甚至更高,既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又影响了产业形象。 (二)发展建议 一是创新种养模式。改革稻虾连作、稻虾共作+连作等传统种养模式,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优化提升、总结完善繁养分离模式,在稻田平整、水源充沛地区开展试验示范,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稻田时空资源和其他养殖品种,创新“稻虾+N”等模式,丰富稻虾种养内涵。积极探索反季节种养模式,促进稻虾种养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下北上”。 二是夯实种业基础。把握种业振兴发展机遇,推动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小龙虾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发,加快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培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逆性好、遗传性状稳定的小龙虾新品种,提高规模化供种能力。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温室大棚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 三是补齐加工业短板。加强小龙虾加工新设备、新工艺研发,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转型。推广小龙虾“吃干榨净”产业链,加强小龙虾加工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发展便于食用的小龙虾加工产品和预制菜,推进小龙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向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拓展。建立完善从收储、清洗、烹煮、剥壳、调味、包装、运输到机械设备、产品工艺、质量控制的整套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小龙虾加工业标准化发展。 四是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优势产区要聚焦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龙头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大基地建设,同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布局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小龙虾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